钩深致远 (gōu shēn zhì yuǎn) |
有一天,孟子和庄子相逢于一片竹林之中。孟子看到竹子高大挺拔,便赞叹道:“竹子这样高,这样直,是因为它不断地生长,不断地积累。如果一个人想变得高贵,他也应该像竹子一样不断地修养自己。”
庄子听了之后,反问孟子:“如果一个人想变得像你一样有学问,他应该读书还是应该走路?”孟子回答:“当然要读书。”庄子又问:“如果一个人想变得像你一样有德行,他应该做什么?”孟子回答:“当然要修养自己的内心。”
庄子听了之后,笑了起来,他说:“那么,如果一个人想变得像你一样又高又直,他应该做什么?”孟子回答:“当然要不断地生长。”庄子点头说:“对,如果一个人想变得高贵,他应该像竹子一样不断地生长;如果一个人想变得聪明,他应该不断地读书;如果一个人想变得有德行,他应该不断地修养自己的内心。但是,如果一个人想变得又高又直,他只要不断地生长就行了。这说明什么呢?说明有些东西是可以从简单的道理中得到的,而有些东西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。”
孟子听了之后,深感庄子的话有道理。从此之后,他不仅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知识的积累,还开始深入研究竹子的生长原理和特点。他发现竹子之所以能够如此高大挺拔,是因为它不仅不断地吸收养分和阳光雨露,还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坚韧的品质。
于是,孟子开始模仿竹子的生长方式来培养自己。他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内心的平静,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,他变得更加高贵和有德行。同时,他也深入研究各种书籍,积累了广博的学问和智慧。
久而久之,孟子的学问和品德传遍了四方。许多人前来向他请教学问和修身之道,他也乐于与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。他的学问和品德也影响了更多的人,成为了后来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。
后来,人们用“钩深致远”这个成语来比喻深入钻研学问,探究其中的奥秘,以达到更高的境界。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对于学问的追求,也体现了人们对于自我提升和成长的追求。
总之,“钩深致远”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和庄子的对话,通过深入探究学问和内心修养,人们可以达到更高的境界。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,有些东西可以简单得到,而有些东西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。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成长,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,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。
钩深致远的意思是:致:招致。探取深处的,使远处的到来。比喻探讨深奥的道理。
出处: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探赜索隐,钩深致远。”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