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级搜索
首页 成语词典 成语谜语 歇后语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成语文章 看图猜成语
        格物致知 gé wù zhì zhī
        近义词: 反义词:
        用法: 连动式;作谓语;指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
        解释: 格:推究;致:求得。穷究事物原理,从而获得知识。
        出处: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大学》:“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,致知在格物。”
        例子: 顾彼西洋以~为学问本始,中国非不尔云也,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?(严复《原强》)
        谒后语:
        谜语:
        成语故事: 王守仁,本名王云,字伯安,号阳明,又号乐山居士 ,浙江余姚人,汉族。明朝杰出的思想家、文学家、军事家、教育家。王守仁之学以“心”为宗,他以“心”为宇宙本体,提出“心即理”的命题,断言“心外无物,心外无事,心外无理”。倡言“知行合一”说,后专主“致良知”说,认为“良知”即“天理”,强调从内心去体察天理。

        王守仁看到了朱熹注疏程伊川的一句话:“众物必有表里精粗,一草一木,皆涵至理。”他内心一亮:前者娄谅说“圣人可学而至”,方法是格物,今者看到朱熹说“一草一木,皆涵至理”,看来这个“理”果然是“格”出来的。
        既然“一草一木”都有“理”,那就试试看能不能“格”出来。
        王阳明想到后院有竹子,不如“恰同学少年,你我同去格竹”,于是邀人同往。一位姓钱的同学表示欣然同意。
        “格竹”开始。两人在竹子前面,一天到晚盯着不放,目不转睛。
        格物,是一种穷究事物获得知识的方法。譬如格竹,要知道它属于哪类植物,生长环境,纲目品种,以及有什么生长规律,这是事物本身的属性。之后再穷究哲学层面的“理”,譬如竹子在中国人的思想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,是一种文化的象征,“岁寒三友”之一,君子的代表。按照这种学习方法,时间一长,不成大师最起码也是个学者。
        王阳明与钱同学两人异想天开地“格竹”,在他人看来,他们两个这就是在扯淡。可是人类的文明,很多都是在看似荒诞的事物中产生的,人类的进步正是由很多古怪、疯癫、闲扯淡的人推动。
        但是,任何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的。“格”了三天,钱同学撑不住了,主动退出。
        王阳明选择了坚持,他独自“格竹”,结果七天后,大病一场。王阳明感叹道:“圣贤是做不得的,无他大力量去格物了。”

        相关成语
        饱人不知饿人饥饱汉不知饿汉饥不拘一格不知薡蕫
        不知轻重不知去向不知所可不知所云
        不知天高地厚不知痛痒达地知根贵在知心
        尽人皆知略知皮毛略知一二落叶知秋
        茫无所知迷而知反迷而知返迷途知反
        安分知足白首相知别具一格伯玉知非
        不得而知不识不知不知不觉不知端倪
        不知凡几不知甘苦不知高低不知好歹

        工具导航: 新华字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文言文翻译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万年历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火星文 区位码 语文网

        手机站    版权所有 在线成语词典 在线成语字典   浙ICP备05019169号-2